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

馬祖古蹟建築尋訪





芹壁聚落


馬祖傳統建築的特色之一:為『一顆印建築』,


每間房屋的造型像印章一樣,很有趣。



坂里天后宮


因為古早居民從福建福州等地遷移到此,所沿襲閩東式『封火山牆』的建築,據說可以防止火災火勢蔓延之作用。建築種類包括:顏色鮮明、形狀誇張的火形封火山牆的廟宇。




鐵板聚落



平民屋宇皆以樸實諧和的水形封火山牆』建築。後來居民受西方文化影響,居民就地取材,使用當地的黃色花崗石或大陸青石蓋成石頭屋。房屋外觀看似方正的一間樓層,其實內部為兩層建築。


 




東引澡堂


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屋牆部分:富裕人家用比較講究的人字砌法,石材整齊平整。


 


早期富裕人家深受西方文化影響,搭建五脊四坡式建築,亦即所謂的『番仔搭』


 



南竿山隴石頭屋

 



牛角聚落


 


而一般人家則以大小石頭堆疊,稱為亂石砌:而於窗戶門眉上則多以平字砌做為支撐:外型整個觀之,全是方正體建築形似印章,故又稱『一顆印式』建築。


目前居民多分為五脊四坡式及一脊二坡式建築為主;




 



 


津沙聚落


 


一般居民則以一脊二坡式建築為主。屋頂為了方便修補,屋瓦並不封死以石頭壓鎮,是俗稱的『壓瓦石』;因為房子很透氣,所以有人形容會呼吸的房子。





 


鐵板海澳口


 


耳門』及『小窗』是馬祖建築的特色之二:由於地勢多丘陵,聚落依山勢而建,聚落多建於港灣內,方便海上討生活。加上以前海盜猖獗,居民們會將窗戶開在面海處,若有兩樓層的住屋,則會在二樓開扇耳門,以觀察海象及海上面狀況;另外在屋後開個後門通山路,以便倭寇來襲就可逃往後山避難。


 


屋子、院子石頭圍牆都開小窗,也是監視及防止海盜侵入的功用,房屋外觀幾無裝飾,只在小細節變化,例如:扇子形插香天爐、魚形排水口。(以上資料請參考馬祖光觀護照








木造內裝結構,屋內是以福州杉作為隔間牆、樑柱、階梯、二樓地板多半不上漆呈現樸拙感。


 


阿桑一行看到一些廟宇背脊飛簷很奇特,戲后說是火形樣子。那我打趣說:「那居民房屋不就是水形!」沒想到亂猜居然猜中~


 



而在參觀鐵板聚落時,剛好碰到一位84歲老婦人在屋外乘涼,


看到我們很親切的請入屋內讓我們拍照,她的房子屋齡也有百年歲月,


甚至她家的家具也有百年以上的使用,堪稱古董滿屋。


 



戲后很厲害可以聽懂福州話!阿桑可是『無知影』只好猛拍照~


不然,阿婆很健談~可是我無法答腔,真的一句嘛聽無


 


有幸得到老婦人的邀約,大家不妨跟阿桑進入參觀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