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捏麵藝術的各色各樣的作品。
動物有:母雞孵蛋、烏龜、小豬---等等。
蔬菜水果類:楊桃、柿子、小黃瓜、扁豆----等等。
材料是「奉來米」磨糕脫水後揉搓,再製作蒸熟成品,色彩鮮豔幾可亂真~讓人愛不釋手!
12月22日
早上帶著皮蛋及小頡全家參加台北市政府,在「林安泰古厝文物博物館」舉辦的冬至節慶活動。
活動透過現場應景小吃,民俗技藝團體表演,讓民眾認識冬至傳說、歲時節令,並且感受節慶歡樂的氣氛。
在古厝的前面搭上舞台有民俗表演區和體驗區。民俗表演有掌中戲團(布袋戲)還有街頭藝人表
演民俗藝術。並且設攤進行童玩DIY,更有湯圓供民眾品嚐,活動非常讓熱鬧大排長龍~
第一攤是:冬至習俗-『雞母狗仔』捏麵藝術。
『捏麵人』是一項非常具有中國民族色彩的傳統技藝,它原名是米雕人,又叫雕工米人,
因為材料和語言的關係,在台灣叫它做捏麵人。由於麵人色彩鮮艷可以食用,
所以非常受到兒童們的喜愛。可是這麼精緻的造型把他吃掉,實在覺得可惜。
「捏麵人」的工具有下列幾種:
小刀是用來削竹籤,把它的頭削尖。如果沒有竹籤,可用烤肉串用的細木條,
或冰棒棍來代替。剪刀可以拿來剪出花的花瓣和手指,腳指的特殊效果。
***
[雞母狗仔] (不是捏麵人)
起緣:冬至是一重要的節日 ,又稱「亞歲」,也就是第二個年的意思;在傳統的觀念中,吃了冬至圓就等於多了一歲。
冬至的前夕,家家戶戶都要「A圓仔」,晚上全家人相聚在廚房搓圓仔,小孩則完在旁邊人手一團粿米團,隨意捏塑成各種動物造型,其中以雞、狗等造型最常見,所以叫做『雞母狗仔』
材料:用蓬萊米A成米漿壓乾並揉成粿米團(粿碎),最後加入糖及食用色素即可。
特色:做『雞母狗仔』的習俗在古早農村非常普遍,不僅可讓孩子們玩樂食用,還兼具觀賞的價值,另外圖整年「六畜興旺」好彩頭~。
『雞母狗仔』是農村秋收冬農閒時的精巧手工藝,同時也是展現民俗節慶、娛樂趣味的活動。
有興趣學習的民眾可電:2657-7782 行動電話: 0920-658854 許師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