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藥性喜溫暖氣候,發芽適溫18℃左右,莖蔓生長適溫為25~26℃,
新薯塊發育適溫是22~23℃,就山藥整個生長期,
溫度太高或乾旱太久,將不利其發育成長。
山藥生育期需水份甚多,大部分山藥栽培地區年雨量應在1,200公釐以上。
栽培山藥之土質宜疏鬆,排水良好,
一般以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較佳,pH以近中性為宜。
山藥忌連作,否則將導致病蟲為害及藤苗早枯等現象,
嚴重影響山藥之產量及品質。
山藥具有抗菌、抗氧化、抑制癌細胞、
調節生殖系統、增強免疫力等功能。
且根據神農本草經記載,具有滋養、強壯及止瀉之功效,
並能補中益氣、溫養脾胃等效果。(網路資料)
菜鳥小玩兩年的山藥種植,一直不能滿足我的求知慾。
專程回集集,請家人載我到民間松柏嶺,拜訪友人的山藥種植區。
友人栽培的是「紅雪蓮」山藥,紫皮白肉種。
肉質鬆軟、香Q帶勁,俗稱「牛奶山藥」。
不管炒炸,燉煮、藥繕等,風味絕佳。
他送我種薯,我在聆園培育兩年,用「自然農法」;
說穿了是遠地種植,讓山藥自生自滅的自然農作。
跟友人送的山藥相比,聆園的山藥多了份香Q的口感,
去年收成分一點給鄰居嚐嚐,兩邊比較---
原來友人是用「慣行農法」肉質比較鬆,缺了些許的香Q。 我直疑詢問:「為何我的山藥瘦瘦的?」經歷兩年後總算告訴我: 「因為為了賣相,及成本收入,我們一分地花錢請工人來種植, 每15天洗藥一次,預防性防病蟲害,當然也要荷爾蒙催肥, 一分一年成本需花五萬,必須保持收成淨利20萬。」 原來如此,怪不得我的山藥奇貌不揚,雖然瘦巴巴地, 反而多了份香甜Q勁的風味,也或許土壤純手工翻土,土太重被壓瘦了吧!? 隨它自己成長的「自然農法」,倒種出「人間美味」的瘦山藥。 讓人吃了就上癮~其他的山藥再也無法吸引挑嘴婆的味蕊囉! 朋友們爭相讚美的口味,儘管去年只吃到兩條,可到如今仍然回味無窮。 胖婆還是不服輸,繼續研究下去----轉訪他們專業種植區去也~!
松柏嶺屬砂質壤土,黃色土質鬆軟,大多栽種:鳳梨、姜、及山藥。
你看!他們用中耕機先挖排溝,將長管以15度傾斜埋管,
中耕機再開上兩邊五尺寬的土壤,來回開挖---土就會噴上去。
機器操作,是大面積農作栽培的利器,用目測這裡大約有四分地,
明年必須有80萬以上的淨利。
當然農夫必須溫飽,沒有收入,似乎無法堅持自然農法呢!
直條山藥專業區,立竹只到腿部,為了光照充足,牽網爬伸。
原來是我不足的知識,聆園好友自動劈竹架了一人高,
這是兩年來聆園山藥自擋光照,長不好的原因之一。
當然噴藥不用學,太花時間了!
塊狀山藥種植區,有立竹四方形牽網法
又有交叉立竹牽網法兩種
今天總算讓菜鳥大開眼鏡,也學了山藥種植技術回來,
在此感謝山藥達人好友傾攮相授,足感恩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