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

鹿港老街




鹿港,早期是個繁榮的對外貿易港口,很多商船往來做買賣,船上聘雇的工人,每出海一趟都需幾天。由於港口的工作皆是出勞力且是粗重的工作,所以肚子容易餓,回港時大多飢腸漉漉;所以見到食物,就狼吞虎嚥得只想填飽肚子,吃相必然不顧形像,既不雅又難看。有如一群餓鬼聚集在這裡,因此『餓鬼埕』因而得名。




城隍廟/鹿港鎮中山路266
鹿港城隍廟又稱為「鰲亭宮」,建於清乾隆十九年(西元1754年),
是由泉 州府晉江縣石獅鄉分香來臺,
至今有兩百多年歷史,被政府列為第三級古蹟。


 
在中山路上城隍廟對面的巷子進入,眼前就是古蹟「餓鬼埕」的四方古井。
這口井,以往是居民飲用水及勞力工洗滌休息的場所,目前仍然清澈如昔。






如今餓鬼埕風貌依舊,左邊的地標鑲上一個風趣的餓鬼陶版像,
井上的宅院圍牆畫有古樸的彩繪,寫盡昔日居民熱鬧往來的神態。
再往前幾步路又可看到清楚的路標,箭頭是右轉→『鹿港老街



鹿港老街俗稱「古市街」,泛指瑤林街埔頭街大有街一帶,遠自清朝乾隆年間,鹿港最為繁華時期,碼頭區商行最熱鬧的主要街區,當年大量的大陸先民移居台灣,中部地區便選擇在鹿港登陸生活,為了與大將台灣所盛產的稻米、糖、農特產輸出到大陸,再運回以前一些在大陸慣用的日常用品,長久以來,這條熱鬧的「舊街」一直進行著大宗貨品買賣、交易的地方,大家慣稱「船頭行」。陸往來貿易,便沿著臨河港岸邊一帶紛紛設立商行




 
當時可看見傳船頭行的店家忙著貨品的交易及船期的安排,
而協助搬貨的苦力群們,在工頭吆喝下趕著將商港停泊船隻後卸貨

,擱在商郊廣場的貨品搬運堆疊,整條街道熱鬧滾滾。


 
時隔二十餘年,立街門面的彩繪與雕龍畫棟象徵著富裕與貴氣,
傳統的原木窗櫺,詮釋著歷史原貌,新舊交沓、時空交錯,
昔日的船頭行,如今成為銷售鹿港傳統的美食、文物、藝術的古街。

(選自官方網站鹿港老街)


 


百年前的「船頭行」,經過整建的街屋保留下來,
街道兩側的傳統街屋,或是華麗,或是質樸,
或高或低的樓層,傳達著當年的繁華。
 


 陶源坊



陶源坊盤栽

『百年富宇』鄭玉珍餅店 




怡古齊麵茶 




琉璃工作坊



陶源坊古井

斑剝原木古樸門櫺

古色古香庭院,原色彩繪門櫺

老街富貴之家
令人感佩的是還有好幾間古厝的後代,並不流於現代洪流中。
依然堅持以原來的風貌,繼續承傳下去,默默佇立在鹿港老街上發光~


感謝『老街古早商行』魏大姊導覽帶路~


相關鹿港系列: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ienlien-29888890/article?mid=18908&prev=18964&next=18864&l=f&fid=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