迢迢牽牛星,皎皎河漢女;
纖纖擢素手,扎扎弄機杼。
終日不成章,泣涕零如雨;
河漢清且淺,相去復幾許?
盈盈一水間,脈脈不得語。
「古詩十九首」《迢迢牽牛星》
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,南陽城西的牛家莊有一個叫牛郎的孤兒,隨哥哥嫂子生活,嫂子對他不好,給了他九頭牛卻讓他領十頭回來,否則永遠不要回去。沮喪之時他得到高人指點,在伏牛山發現了一頭生病的老黃牛,他悉心照料,才得知老牛原來是天上的金牛星被打下凡間,牛郎成功將其領回家。
後來在老牛的指點下,牛郎找到了下凡仙女們洗澡遊玩的地方,拿起了其中一個的衣服,那個仙女名字叫織女,兩人相識,遁入愛河,後生育有龍鳳胎。但由於觸犯天規,織女被帶回天界。老牛告訴牛郎,它死之後把皮做成鞋穿上就可以騰雲駕霧。後來牛郎終於上了天界,眼看就要和織女團聚,被王母娘娘頭上銀簪所變的銀河攔住去路。天上的喜鵲被他們的愛情感動了,化作「鵲橋」,牛郎織女終於團聚。王母娘娘有些動容,後命每年農曆七月初七,兩人才可在鵲橋相會。
之後,每年七夕牛郎就把兩個小孩放在筐中用扁擔挑起,上天與織女團聚,成為佳話。
從古代典籍的記載看,民間認為織女聰明美麗、多才多藝,在七月七日晚間,向織女乞求智巧,可以除去笨拙,變得眼明手巧,故亦稱為『乞巧節』;又因為參與乞巧活動的大多為閨閣婦女,因此又叫『女兒節』。是晚婦女多在庭院聚會,穿新衣、拜雙星(即牛郎星和織女星)、擺香案、供果品,穿針引線、搭接彩縷,進行各項乞巧活動。(選自維基百科)
一般民間對於護佑孩童的七仙女多以「七娘媽」尊稱之。
所以七夕又稱「七娘媽生」。
記得小時候母親會在這天傍晚前,煮好一大鍋的雞酒,及油飯;
準備好古錢及紅絲線;以及薊花(俗稱圓仔花)、胭脂、椪粉;
還有娘媽襖(俗稱鳥母衣、婆姐衣)七只、壽金、福金、刈金,
傍晚在門口設案拜「七娘媽」。
祈求「七娘媽」賜家裡的五位千金長智慧、健康、會讀書。
傳說七娘媽性喜漂亮,因此拜完後會將:圓仔花、胭脂、椪粉
往屋領丟,為了讓七娘媽點胭脂、擦椪粉、及插花、換新衣(婆姐衣燒化);
再將祈福後的紅絲線穿上古錢,讓我們五姊妹帶在胸前或手腕。
翌年後的七夕再換新的紅絲線,直到16歲為止,
年年請七娘媽保佑家裡女孩長得漂亮、聰明、會讀書!
七夕傍晚『拜床母』
民間習俗在小孩四歲前,每逢過年過節都會『拜床母』,
在七夕的黃昏,當然更會『拜床母』
準備雞酒一碗或雞腿一隻、一碗油飯、一只刈金、三柱香。
放在小孩的床上祭拜床母,祈求『床母』
好好顧小孩一眠到天光,長得健康好大漢。
阿桑有好幾年沒拜『七娘媽』因為「皮蛋』、『咕拉貝』孫是男娃。
可今年有了貝娃,所以阿桑為了讓她長得漂亮、聰明伶俐、以後會讀書,
所以簡單準備了雞酒肉及油飯拜拜囉!
傳說是牛郎、織女星難得在七夕夜鵲橋相會,終究會感傷而淚灑大地。
所以每年大多在七夕夜會下雨;可下午台北就打起雷雨來~
傍晚在陽台拜拜時昏天暗地的,偏偏「咕拉貝」跑到陽台看熱鬧---
嬤孫阿兩人!在陽台被蚊子咬得滿頭包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