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8月3日 星期五

『淡水河畔百年物語』單元1




古早的淡水河



古早的大稻埕



 


淡水河細說從頭(一)


 


天猶未亮,清晨四點的淡水河畔早已人聲鼎沸。


 


漁夫們正忙著裝卸漁貨,活跳跳的鮮魚在竹簍裡翻動著,稍晚些,這些魚都要送往巷尾的漁市場,供應台北城內的需求。還有些經營南北貨的行商,遠從大陸或滬尾坐船過來,吩咐岸邊的苦力工搬到牛車上,一路載到迪化街去批發販售。


 


站在河邊聽得見潺潺的水聲,終年川流不息,有時河水清澈到望得見河底的砂地和魚蝦,因此在春暖時節,清早來到河畔洗濯的人們隨處可見。


 


阿娥就是其中之一,她從衣籃裡拿出待洗衣物,蹲在河邊使勁地搓洗、拍打,還不忘叫喚落在後頭的阿衫。


 


「死丫頭,還不把尿桶卡緊刷刷乾淨,待會頭家娘尿急了,妳會死甲足歹看。」


 


阿衫一句話也不說,三步併兩步的走向河邊,拿著長竹刷一邊拚命的往桶裡刷,一邊把桶內的髒水倒進河裡,再重新注入河水,重覆幾次相同的動作,好不容易才將兩个尿桶洗刷乾淨,馬上帶回去拿給頭家娘使用,一刻也不能慢下來。


 


擣衣聲此起彼落,洗衣板也發出陣陣規律的聲響,阿娥洗好衣物,抱著飽含水分的衣籃,步履蹣跚沿著岸邊的小路走回大稻埕,她還得做早餐給頭家吃。


 


長工阿福領著其他下人肩扛木桶到河邊挑水,挑回去倒在大水缸裡,總要挑個七、八趟才能裝滿三大水缸,才能供應家裡白天所需。黃昏時,還得再來河邊挑一次水,讓大家晚上可以燒熱水洗澡。


 


挑最後一趟水時,長工阿福順便在路旁跟魚販買了幾尾魚,銀亮亮的魚身放在竹米苔上,聽說是剛從葫蘆島附近捕來的魚獲,既新鮮又便宜,用荷葉簡單的包好後,阿福立刻放進買菜用的提簍,準備回家整理菜園,拔菜、除草、施肥、劈柴,全靠他一個人就能搞定。


 


白鷺優雅地飛過稻田,青翠的秧苗半淹沒在春寒料峭裡,曉色漸露,淡水河的水面上映射著瀲瀲波光,河邊的人群愈聚愈多,賣什物的小販、賣豆漿的老伯、賣陽春麵的阿桑,全都到齊了,熱鬧得宛如市集一樣。


 


漁夫喜孜孜坐在大石頭上一邊整理漁具,一邊修補漁網上的破洞,昨晚的魚獲大豐收,看起來今仔日能買些好酒跟厝邊隔壁的兄弟一道慶祝。


 


淡水河畔忙碌的一天,就此揭開序幕。


 


阿衫躡手躡腳開門進入主人臥房八腳床邊擺好尿桶,準備面盆水和毛巾,給頭家、頭家娘洗面洗手,隨後打掃庭院、餵雞餵鴨的雜事一一料理完畢,才踏進廚房幫忙阿娥煮早餐。


 


阿娥正在煮粥,阿衫在一旁洗菜、撿菜、切菜,拿出小碟子,盛上醃漬的小菜和土豆肉鬆,和準備好的碗筷一併端上桌。


 


這時,頭家已經起床,由阿衫服侍在側,如廁、梳洗、換衫,然後走到前廳,等頭家娘一到,便開動享用早餐。


 


依規定下人不可以跟主人同桌吃飯,因此等主人吃完飯後,才將剩飯剩菜端回廚房,大家全擠在廚房的小桌一起吃,長工阿福吃得特別快,因為待會兒七點一到,就得拎著公事包跟老闆去碾米店探視情況。


 


微曦自雲間升起,清脆的鳥鳴在枝頭啁啾,阿福尾隨頭家的腳步出了大門,往大稻埕繁華的商店街走去,主僕二人的背影逐漸消失在巷仔尾


  



【看圖阿桑說故事】





古早沒有現在的電鍋煮飯。都是用「大灶」煮飯。


大鐵鍋放在「大灶」頂,再放水及「再來米」下去煮~


等到差不多火候時,將飯粒瓢出試吃熟透後,再用上面鐵絲杓子掏出放入「木飯桶」內~


因為當時的米種只有「再來米」沒有粘性,又很難煮熟,因此都用大鍋大火煮開後,中火再慢慢燉熟。


直到台灣光復留下一批日本農業專家兩年後,才研發出新品種「蓬來米」。


台大農業系目前還可看得到第二號「蓬來米」試驗田的遺跡。


因此日後才能煮出有「鍋粑」的香QQ米飯。





 


這是古早賣豆漿、米漿的行動攤子,女人在家將豆漿、米漿磨好,煮滾加糖製作完成,並且先要放入

「小火爐」在這[竹攤]內;接著再將豆漿、米漿用錫茶壺裝入,放在爐上保溫。油條、碗、包紙再分別放入。


全部就緒後再由家裡的男人挑出去四處叫賣------------(那時沒有女人拋頭露面,到外頭做生意的)



阿桑小時候常常會聽到遠遠傳來台語叫賣聲:

「賣豆奶~賣米奶喔~!賣豆奶~賣米奶喔!油車糕ㄟ(油條)!大ㄟ來買喔~燒ㄟ油車糕喔!緊來買喔------』重複不停的叫喚著~


每每回憶兒時的情景,讓人感到非常地溫馨及懷念~呦!~~~


 


*古早重要的交通工具「腳踏車」


以前人以河流為生活和生計的中心,不僅苦力工騎腳踏車去大稻埕上工,就連居民買菜也往往是騎腳踏車或步行到河岸市集的。來回一趟都要花上2~3小時。


*「人力三輪車」


不停地來回載著貨,全為了是讓全家溫飽;可想而知台灣在日治時期,庶民百姓是這般的生活形態。



以前魚販賣魚時,都是把魚放在「魚披」上叫賣,魚還新鮮得活蹦亂跳呢!


漁夫用「補鰻簍」捕鰻魚,有時還會有不知道路的烏賊上勾喔~


古早三輪手推車



古早日常生活用具



這是木水桶,尿桶、竹刷子


古早裝水大多用木板製的水桶到淡水河邊挑水、提水。往時的淡水河清澈見底,沒有污染魚蝦非常豐富。所以人們飲用水大都是從河邊去挑、提:供日常飲用、及渙洗------


當時沒有廁所大多用「尿木桶」裝,一來解結民生用急,二來可以推肥成灌溉的肥料。一舉數得!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
接(單元2)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ienlien-29888890/article?mid=3125&prev=3130&next=3071&l=f&fid=41